一、来访者自诉
女,36岁。我是个脾气非常差的人,有个9岁的孩子,孩子的学习比别的孩子困难些,也不大爱学习。从孩子很小的时候,我就经常打骂孩子,每次都是因为学习的事情,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,打骂孩子之后又非常厌恶自己,知道自己这样会伤害孩子,害怕他成年后变成我这样子,会恨我离开我,非常痛苦、坐立不安,几天也不能从情绪里出来。
这两年打孩子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失败,然后就是无限的自责内疚,我是个失败的母亲,孩子没有我这个妈妈,也许还不会受到这么大的伤害,连我父母都觉得我要疯了,我也害怕自己会疯,道理也懂些,就是情绪太糟,不知现在如何能控制自己,修复孩子的创伤?
二、前两次交流,主要信息汇总
1、对丈夫不太满意,但是只有丈夫能够容忍我脾气;
2、说实话,对母亲非常讨厌,有时候会深深地恨;
3、有稳定工作,和同事能够保持面子上的关系,但是没有亲近的同事;
4、心境长期压抑,一直不开心;
5、有个妹妹,关系很好;
6、经济方面,曾经有过很大的经济压力,现在好些了;
7、我母亲从小就没爱过我。 我是个精神追求者,我的苦难是没有人能帮我,很无助,恨自己不强大能干。朋友很少,你知道,当我是祥林嫂时,别人会烦我,我害怕这样;
8、咨询交流时,希望能主动交咨询费之后才交流,理由是交钱后,心理安稳些,不愿欠别人的;
9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,有责任没感情。我1、2岁的时候,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,把我寄养在乡下农村的奶奶家。爸爸看我趴在墙边看他走时很可怜,把我接到新家。回家后就一直不喊妈妈,管妈妈喊阿姨,妈妈为此非常生气,这部分我记不得了。从奶奶家接回家新家后,家里应该有个小我一岁多的妹妹。但是,从我记事起到现在,喊妈妈也是很难喊出口。
10、15岁之前,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。那时候,除了和妈妈之间无止尽的、相互厌倦找茬战争,也还有最快乐的、白天在学校的生活。晚上是害怕死亡的哭泣,也知道自己很丑,但是能接受,因为心理有觉得能干的事情。和妹妹之间关系非常好,她是我唯一的玩伴。
15岁是我的人生转折。一件不起眼的事情改变了我,我被第一个喜欢的人没有理由的离开,感受到这一生最痛,痛不欲生,这也是此后15年我思考的问题,同时挣扎在抑郁、哭泣、暴食、失眠、昏睡中度过,如同地狱。当时我太小,自尊心太强,也没能找到帮助我的人,可能因为太怕死了,想死没死成,一次次自己想改变,太难了,此段是我人生不能诉说的。
我结婚,也是给自己活着的机会,丈夫是个好人,就是太笨,没有想法,不能沟通和解决问题。结婚前七年,我因为他不说话,吵架,打架,之后关系好些。现在孩子也和他太像,我非常生气。我本人是个太理想主义者,和人相处怕离开,情愿没有人。 这些不是全部,是大部分,不希望分享这糟糕的人生。15岁的时候,我读中专。
11、我现在是想和孩子非常亲近,希望他按照我的要求去做,一起变优秀,但他的我行我素,让我觉得我自己的努力一钱不值,气得不想管,想离开,但是,我每次叫他滚出去,他就真走,也不会来,这时,我也知道我是逃不走这种关系的,感觉被孩子威胁到了,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,我是一个十分牛脾气的人。
12、我现在还带着妹妹家的孩子。对男的,我很少有高评价的人。对老公评价不高。和老公是介绍认识的,我知道自己的情况很少有人能受得了。我比较理想化,男人一定要成熟。父亲是个严父。
13、我想和孩子亲密,想是孩子困难时的支撑,孩子太小,从他害怕挨打的眼神中和逃跑时的不回头,我看到自己可怕的一面,我要正常活下去。我想当个好妈妈,付出努力要有个结果。我希望做个亲切、温柔、内心强大、能承担的妈妈。对老公和孩子,我想付出,也想得到。对父母,我有责任付出。同事之间不能欠别人的,想付出就付出。
14、早年看过心理医生,医生废话多,没说什么,医生也没法办,就是建议吃药。
15、我承认性格有偏执,做事要有计划,不能打破,超过计划的时候,烦躁开始,不喜欢浪费时间。
信息概括总结与评价:
A、自小与父母分离,缺爱,产生焦虑;
B、恨母亲,严父,内心孤独无助,但内心倔强,与命运抗争,牛脾气,意志坚强,偏执;
C、自己是个精神追求者,少女时期受过情伤,从此痛不欲生(估计对男人内心抵触);
D、把自己比作祥林嫂,自尊心极强,自卑;
E、理想完美者、苛求原则计划,体现强迫;
F、和人相处怕离开,情愿不交往;
G、对男人很少高评价。
H、人际关系:恨母亲、瞧不起老公、和儿子关系紧张,和同事关系平淡,没有朋友,精神孤独。
I、对打骂孩子深深内疚自责,无法控制不打骂,渴望修复母子关系
三、初步诊断及结论
诊断依据:
1、逻辑思维比较严谨、表达自如、交流还算顺畅。
2、没有器质性病变,同时也能够坚持工作和生活能够自理并照顾他人;
3、与母亲儿子的血亲人际关系冲突,极端恨母亲,打骂孩子,属于心理冲突变形,也即是与常人不一样;
4、长期处于偏激、焦虑、自责、内疚、痛苦、强迫的负性情绪中,病程超过数年,迁延弥散;
5、精神长期处于煎熬痛苦中,难以自我摆脱;
排除认知、思维精神障碍,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;心理不健康的类型为:可疑神经症。
初步结论:
稳定期:属于心理正常的疑似神经症(强迫、焦虑)
发病期:属于心理异常的神经症,并伴生人格障碍(偏执、强迫性人格障碍)
注:神经症患者,有40%-70%的人,具有人格障碍
四、咨询方案设置与治疗(不宜公开,在此省略)
* 本文系“江西南昌沐田之声心理咨询”网站的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援引,请注明出处 *